不无遗憾,但无愧于经典。
”作者:物道君来源:物道(ID:wudaoone)因为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我们也仿佛随着女主人公穿越回到年。国营厂、供销社、理发店……那些平常的日子,成了一段段泛着光的记忆。于是,有了这篇文章。但没有想到,随笔而行,不知不觉,竟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原来记忆不远,怀念很长。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位生活过、思念过、向往过年代的你。提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你会用什么形容它呢?年轻?朝气蓬勃?文艺?单纯?理想主义……每个人都有关于80年代的独家记忆。今日,且让我们重温中国八十年代最美的个瞬间。1
80年代的童年
那时候的童年,没有手机、网络,和小伙伴的联系,是挨家挨户地敲门,是一起在街上疯跑、玩沙子……但那时候的童年很快乐,笑容很灿烂。故乡的小巷,巷弄穿梭,我和我的小伙伴,沉迷于捉迷藏游戏。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一个弹弓,一把把玩具枪能玩好几年。两个小伙伴,拿着弹弓追打,能玩一个下午,也不亦乐乎!
爬山、上树、掏鸟窝、抓蜻蜓……现在的孩子,玩具都是手机。那时候的我们,玩具是大自然,够野!快乐很简单,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瓶橘子味的汽水。“战斗!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喜欢看《铁臂阿童木》,这个黑头发的男孩,告诉我们,做真正的自己,胜利属于我们!“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聪明的一休》也是童年的记忆。每次遇到难题,一休就在他的圆脑袋上画圈圈,叮的一声,福到心灵。谁不希望自己也有那么聪明的脑袋瓜!在学校里,最烦的就是要做课间操、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时,谁没有偷偷摸摸瞅一瞅的时候?每逢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时,扎两个小揪揪,戴朵大红花,化着红扑扑的腮红,紧张地候场。谁知道,班上那个男孩子却在一旁羞羞脸:“你化成个猴子屁股啦!”那个他啊,如今都在哪啊,过得快乐吗?小时候,家里没有专门的书桌。写作业时,就搬着板凳,抬着脚。夏天蚊子多,经常一手写字,一手打蚊子。大人们就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着他们唠家常,作业一笔一划地写着,慢慢地,我就长大了。在那以后,有了更好的书房,却没有了那样的时光。2
80年代的歌
总有一些歌,能打败时间,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旋律响起,岁月如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词者陈晓光有感于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写下了这首歌。
年元旦前夕,这首歌被送到中央电视台,从此,传唱开来,成为年代最美的写照。《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轻快的旋律,热情的情绪,就像那个时代和那时的年轻人们,饱含青春,充满朝气。《酒干倘卖无》
这是年电影《搭错车》里的主题曲,意为“有酒瓶子要卖吗?”看着电影,合着苏芮沧桑的嗓音,唱哭了多少人……《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三毛写的词,仿佛便是她一生的写照。几乎70、80、90后都会哼唱的歌,既向往远方又怀念故乡,那棵橄榄树。《一无所有》
年,崔健在北京的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第一次唱了这首歌。那真诚而嘹亮的嘶吼,直白的歌词,一句句唱到了人们的心里。有的人听见情爱,有的人听见迷茫,有的人听见理想,有的人听见时代。从此,崔健被称为“中国摇滚第一人”。《一无所有》也开启了中国的摇滚时代。他说:“摇滚精神就是一颗永不停歇滚动的蛋,现实这块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
《冬天里的一把火》
年,费翔上了央视春晚,穿着一身红色的燕尾服,又唱又跳:“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那把火,也点燃了无数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他也红遍大江南北。《世上只有妈妈好》
它是《妈妈再爱我一次》和《苦儿流浪记》的插曲,是一枚重磅催泪弹。至今想起,仍然鼻头一酸。《外婆的澎湖湾》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年的央视春晚,这首来自中国台湾的民谣歌曲,如清风拂面,成为许多人的经典记忆。它的原唱者潘安邦也随之走红。年,潘安邦因病离世,享年52岁。逝世前,他交代家人,要把骨灰撒在澎湖湾里边。《甜蜜蜜》
一开始,邓丽君的歌被定为“靡靡之音”,全面被禁。但人们很是喜爱,私底下翻唱、翻录。从80年代开始,她的歌声已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在她甜而不腻的歌声里,互诉衷肠。那些被压抑了许久的柔情,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蜜意,都在歌里。《难忘今宵》
很多人以为这首歌是从首届春晚就有的。其实,它是在年第二届春晚才首次出现。青山、绿水、天涯、海角,人生总有别离,宴会总会结束。但唯愿你莫忘今宵情浓,莫忘今宵欢乐。莫忘记年代的那些美好。3
80年代的电视剧
那时候,看电视剧像在看电影。一群人围着个屏幕,一起笑,一起哭。《西游记》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网络上几乎没有人吐槽86版的《西游记》?”想起了杨洁导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整个剧组,从年开拍,走遍全国19个省取景,却只有一台摄影机;演员不足,唐僧换了三个人演,幕后的制片主任李鸿昌一人也演了七个角色;钢丝技术不成熟,演员经常受伤……但从年播出以来,已重播余次,是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没有《西游记》的寒暑假,是不完整的。现在看来,特技也不那么逼真,上下镜头的衔接有时会突兀。但是,总觉得看不够,只有25集,尤其是知道,原定是30集,却因为资金问题缩减了,心中更有遗憾。不无遗憾,但无愧于经典。《大侠霍元甲》
第一部引进内地的香港电视剧。它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上海滩》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只要看过这部剧,你就不会忘记周润发饰演的许文强。他的长风衣,白围巾、大礼帽,风流又倜傥,成就了无数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他和赵雅芝饰演的冯程程,在雪中共撑一把油纸伞,英雄美人,一眼万年,一见误终身。《排球女将》
年,中国女排七战七捷,第一次赢得世界冠军。举国上下,没有人不爱排球。剧中的小鹿纯子,也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她的“晴空霹雳”和“流星赶月”招式,也成为大家争相摹仿的动作。年版《射雕英雄传》
后来的武侠剧,要多高级多高级,却再也没能看得这么津津有味,为江湖的爱恨情仇而入了迷。翁美玲之后,人间再无俏黄蓉。《阿信》
年,中央台播《阿信》时,收视率达到80%。堪称万人空巷。它将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融于一个柔弱的女子身上。阿信坚强勤劳、刻苦坚韧的品德,是那时我们对东方女性的美好想象。《血疑》
黑白年代最动人的爱情故事,“有情人终成兄妹”的鼻祖。后来,有无数的偶像剧模仿、借鉴其中的情节,却再也难以超越当时看这部剧的心痛。剧情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一起挤在邻居家看电视,哭了也不好意思说。山口百惠,也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女神。《济公》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拿着把蒲扇,脚踩着破鞋的济公,疯疯癫癫,在身上胡乱搓泥,就能变出一颗神奇的丸子,包治百病。但小时候,最怕别人叫我吃济公丸,隔着屏幕都有味道。《聊斋》
大家时常称为版的《聊斋》,其实拍于年。有多少人,小时候是偷偷躲在被窝里看的?那些影影绰绰,光怪陆离,千娇百媚的女子们,多少年过去了,那种又害怕又想看的心情,依然记得。《红楼梦》
年,《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导演王扶林从年提出想法,倾尽全力,一步步如朝圣之旅。编剧刘耕路、周雷、周岭花两年多的时间改剧本,作曲家王立平用一年多的时间只为写好一首歌,演员们用三年的时间学琴棋书画,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角色里。数十年的光阴流转,每个人的命运也仿佛暗合着角色浮沉。黛玉陈晓旭,因病离世。宝衩张莉,远走异国。宝玉欧阳奋强,拍了一生的电影,人们却总记得宝玉。妙玉扮演者姬玉,也出家了。晴雯扮演者张静林改名安雯,曾替夫还债,深陷抑郁症……他们用青春与心力,编织了一场红楼绮梦。红楼梦中人,不知谁在梦里,谁愿梦醒?4
80年代的电影
《城南旧事》
“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那时候,人们在电影中借着一个小女孩的眼睛,重返20世纪20年代的老北京。今天,我们借着电影,重返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少林寺》
年上映时,这部影片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了元的票房纪录,还打破了香港功夫片最高卖座记录。当时,不少人因为这部影片,被家里人送去学功夫。网友二十二岛主说:“其实这片子本身没什么太多值得我们怀念的地方,老套的剧情,不够新潮的武打动作,还有根本不值一提的特技效果。
我们怀念的是有李连杰,有于承惠,有计春华,看到他们一起汗流浃背真刀真枪地在银幕上血战的时代。
以及当《牧羊曲》的歌声响起,唤起的那份久违的纯真和感动,这是现在的电影给不了我们的。”
《搭错车》
首部在大陆上映的台湾影片。有些经典,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有些片子,再好你都不愿看第二次。这部片,属于后者。因为,太难过了。每当听到那句“酒干倘卖无”,听到那句“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不只是命运的悲欢离合,更是时代的身不由己。《妈妈再爱我一次》
每个从电影院出来的人,手上都拿着哭湿的手帕。《庐山恋》
“中国银幕第一吻”,蜻蜓点水般的一个吻,却让全国心动,让无数少男少女脸红心跳。”
那时候看这部电影,眼睛都不舍得眨。女主人公一个场景就换一套衣服,墨镜、贝雷帽,高腰喇叭裤……放到今天看,依然很潮很时髦。《芙蓉镇》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始终记得,这一句惊心动魄的台词。这是谢晋导演伤痕电影三部曲之一,改编自古华的小说,讲述了从年到年的那段岁月。当时一张电影票几毛,却取得了过亿的票房。那股震撼,至今难忘。“乌云遮天终又散,芙蓉花谢重又开。”因为经历,因为了解,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遗忘。《黄土地》
陈凯歌导演的处女作,一出现便石破天惊。他打破了画面的平衡,黄土地占了画面的四分之三,辽阔的天空却只占了一线,还有奔腾不息的黄河,嘹亮的信天游,欢快的腰鼓阵……辽阔宏远之下,是压抑,是矛盾,是反思,是深切的悲哀。这部影片,也被认为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红高梁》
张艺谋导演的处女作,被誉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那一抹铺天盖地的红,粗犷而浓烈的生命力,久久地回荡在人心。年,它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电影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个冠军级大奖。《顽主》
“太好了,哥们儿就喜欢俗的!”被誉为中国娱乐片的典范。豆瓣上有人评价:“中间那段时装秀,现在看来惊为天人。八十年代的电影自由度也可见一斑。”
《末代皇帝》
这是首部在北京紫禁城真实取景的电影。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等演员出演,讲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故事。须臾一生,身不由己,“只有那皇座下藏着的蟋蟀,还认得他是帝王。”5
80年代的明星
那时候的美,各有千秋,芳华绝代。TA之所以是明星,不只因为长得好看,还在于活得漂亮!刘晓庆
有人说,年代是属于刘晓庆的时代。讲中国影史,永远绕不开她。她的人生,也和电影一样精彩,六夺影后,四次婚姻,下过海,入过狱。她曾说:“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
但世人总是津津乐道她与姜文的恋情,当记者问她是不是在财力上帮助姜文拍了电影。她笑着答道:“这是应该的,他是天才。”坦荡荡,光风霁月。刘晓庆,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女人。如今年近七旬,依然不服老,甚至再次出演18岁的少女。陈冲
陈冲和刘晓庆,就像那个时代的双生花。演了《小花》后,她俨然成了当时的流量小花。但她不满足,跑到美国学电影,还拍出了《天浴》,拿了金马奖。前一阵子,还凭电影《误杀》中的演技上了一回热搜。许知远曾问她:“你觉得岁月对你意味着什么?”她说:“岁月就是岁月。”邓丽君
谁不爱邓丽君?月亮代表我的心。有人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可叹,她唱了一生温柔的歌,在爱情上却屡屡波折。最后,却因哮喘病发作,42岁香消玉陨。歌声甜美,斯人已沓,“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潘虹
八十年代的“悲剧影后”。如今,很多人只以为她是“恶婆婆”专业户,却不知年轻时她美得不像话。那时的她,清冷又孤傲,多扮演内敛的角色。邬君梅
她在《末代皇帝》中饰演文绣,一举成名。回眸一笑,风情万种。她还一度是“宋美龄专业户”。龚雪
说到“80年代第一美女”,很多人一定会选龚雪。她演了很多电视剧,拿过百花奖影后,但早早结婚,隐于人间。杨丽萍
年,杨丽萍自编自演了独舞《雀之灵》,空灵绝美,翩若惊鸿一梦来。张海迪
80年代的明星,不只在光鲜靓丽的演艺圈,也可能是平凡刻苦的普通人。年,张海迪,这位从5岁就高位截瘫的女孩子,在《中国青年报》发表自己的作品《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名声大噪。她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许海峰
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年,他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现场,获得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冠军,也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中国女排
八十年代的中国女排,郎平、张蓉芳、梁艳、孙晋芳、陈亚琼、曹慧英、杨希、陈招娣、曹慧英、郑美珠、姜英、杨锡兰、杨晓君、周晓兰……她们是国人的骄傲,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明星。“风雨彩虹,铿锵玫瑰。”6
80年代的文学
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那是一群星闪耀的时代。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80年代初,沉寂了太久之后,人们如饥似渴地读着、热烈地讨论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朦胧诗……放到今天,这叫文艺青年,可在那时候没人这么说,因为几乎每个人都爱文艺。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中学生,有谁没在本子上写过诗歌、抄过诗歌呢?那是一个诗歌的时代。文学期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刊、复刊,如《收获》、《花城》、《诗刊》、《人民文学》等等。其中,《收获》这本老牌文学月刊发行量过百万。这让当时的主编巴金很担忧,宁可少印一些,“满大街全是你的杂志,这是很可怕的。”北岛
年,北岛与芒克等人创办了文学杂志《今天》。年,《今天》停刊。那时,他是朦胧诗派的精神领袖。年,诗人北岛到成都参加“星星诗歌节”,见识了人们对诗歌的狂热。两千张票,一抢而光,没票的想要破窗而入,读者们纷纷冲上舞台要求签名,秩序大乱。年,北岛到英国当访问学者。很多年后,提起那个时代,他说:“(诗歌)七十年代开花,八十年代结果。”海子
年,18岁的查海生用笔名“海子”发表诗歌。至年,不到7年的时间,海子创作了近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的诗》等。年3月26日,海子,25岁,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身边放了四本书:《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他留下遗书:“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那个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永远地留在了那一年的春天。顾城
顾城,从17岁开始写作,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他的创作高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年,顾城隐居在新西兰激流岛。年,他与妻子顾烨产生冲突,用一把斧砍倒了她,随后上吊自陨。舒婷
舒婷的《致橡树》,是80年代的爱情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三毛
试问,80年代的文艺女青年,有谁不想成为三毛?留着大波浪,穿着波希米亚长裙,到世界尽头去流浪、流浪……余华
年,余华辞掉医生的工作,迎来了创作高峰。他在《北京文学》上一口气发表了 《星星》、《竹女》、《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等小说。王小波
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那时,他28岁,还在读大学二年级。学校有规定,不能结婚,因此他们的结婚是秘密的,没拍结婚照,没办婚礼,就两家人各请了一桌。同年,他发表了处女作《地久天长》。年,大学毕业后,他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历经十年才完成的《黄金时代》。莫言
年,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莫言,写出了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年,他发表了小说《红高梁》,引起轰动,并在年被改编成电影,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之作。多年以后,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八十年代,国门打开了,西方的学术思想也涌进来。那是一个思潮涌动的时代,亦是新启蒙的时代。在大学校园,弗洛伊德、尼采和叔本华的书,几乎人手一本。知识分子在对中国人的文化、历史、民族性做反思,比如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全国上下,有了一股“美学热”。年轻人读着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美学四讲》。连北京街头的书摊小贩,吆喝的都是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易中天在数十年后,仍记得当时年轻的自己被《美的历程》震撼到了:“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
7
80年代的城市
北京
八十年代,人们还穿着蓝色、灰色的服装,在天安门广场前骑着单车。那时,天总是那么蓝,车还没有那么多,但一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上海
弄堂里,有家长里短。公园里,恋人敢于相拥。婚纱照,开始流行,上海姑娘的时髦出了名。深圳
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迎来新生,日新月异,吸引着一波一波有梦想的年轻人。广州
那时候的广州,时尚又前卫。有人在街头拿着大哥大,有人在排队买太爷记。厦门
鼓浪屿还是那么美,厦门大学还只是一所大学,没有那么多游客。珠海
刚成为经济特区,一切都在建设中。那时候,大年初一的海滨泳池,是很多人拍全家福的地方。汕头
街头人来人往,市场上许多人在摆地摊。小公园门口,也有着书报摊。海南
那时候,海滩上游人寥寥无几,渔民乘着传统的老木船,男戴草帽女戴围巾,出海捕鱼。安徽
因为一篇讲述小岗村18个农民搞起大包干的课文,我们记住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城市
那时候,我们不想逃离北上广。人们都相信,那是梦想的天堂。只要敢拼,敢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公。8
80年代的美食
有一部纪录片,名为《中国之食文化》。它记录80年代北京、江南、广州、四川,各地的美食。有些早已失传,有些风景也已不在,恍如隔世。北京烤鸭
那时候全聚德的烤鸭,已经闻名天下,十块钱一只,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还要勒紧裤带才能吃上。这也成了日后我到北京的执念。东来顺涮羊肉
80年代,东来顺涮羊肉就已经排起了长队了。北京隆福寺小吃店
曾经是北京人的食堂,如今已不见踪影。上海南翔馒头店
那时,已经人满为患。蒸笼一上桌,大家就马上拿起筷子夹。小笼包的秘诀,是里面放了猪皮冻。镇江鱼获市场
早晨,人们就来买刚打捞的鱼。以前的油,没有桶装,都是农户自己榨的。菜是自己种的,称重,用的还是手工秤。苏州松鹤楼
那时候,老师傅做的甜点已经如此精湛。广州早茶
今天广州人喝早茶,依然如此热热闹闹。但有一道奶油百篇糕,是当年的人气爆款,如今却已失传了。四川自由市场
四川人的香料店,隔着屏幕都觉得香。标牌上的广告语,自带语音效果。大白兔奶糖
那时候,零食很少,若能吃到一点,必是心心念念许久了。那时候,最渴望的就是,有亲戚长辈去上海,然后给我带大白兔奶糖。麦芽糖
过去的年味里,都是麦芽糖的味道。只见挑着扁担的老师傅,拿着一根小木棍,在桶里搅两下,便裹上黄色透明的麦芽糖。馋得舔了一口又一口,怎么能那么好吃!长大以后,再吃到的麦芽糖,虽然很甜,却有点齁。也许是食材变了,也许只是心情变了。?9
80年代的时尚
穿惯了蓝灰色的衣服后,人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