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安落实省政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作为年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实施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核心的城市提质工程,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公园城市
1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提质渠江风景
着眼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强弱项,编制《—年城建项目计划清单》。深入实施城市提质工程,牵头抓好主城区28个提质工程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全市95个项目建设。
加强城市供水供气、道路交通、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渠江、嘉陵江互为备用水源项目研究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
支持广安区建设城市停车场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地下公共人防工程建设,进一步缓解城市“停车难”。
启动莲花桥、市民广场及五福桥人行过街通道等项目建设,畅通组团交通。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开展包括城市地下管线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普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化。
推动“厕所革命”全域延伸,新(改)建城镇公厕座。
2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健康步道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生态环境建设,依托“一江两河五群山”环绕生态资源禀赋,加强城市生态修复。
巩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无一例黑臭水体成效,启动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
落实《园林绿化条例》,统筹推进“绿化、美化”行动,启动月湖邻里公园、中桥滨江红滩音乐公园、西溪河环形健康步道等项目建设,引导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申报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因地制宜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绿道。
在城市门户节点增加园艺造景,科学选取树种,按照“一街一品”要求实施市树市花增量提质工程,打造“花街、花道、花园、花海”,提升城市颜值。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护水平,加快改造园林绿化苗圃,常态化开展行道树修枝整形、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花池花型维护等工作,主城区全面根除无根藤。
开展城市建成区绿地现状调查,推进“数字化”园林城市建设。
启动绿色社区创建试点,加强背街小巷整治,实施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缺株补绿、立体造绿等公共空间微更新行动,净化美化社区环境。
3协同推进一主两辅三副建设官盛湖
探索建立主城区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避免重复性建设、同质化竞争。
支持广安区启动奎阁桥头广场和部分道路建设,加快官盛新区“一湖一路”建设,打造丘陵地区公园城市的广安样板;
支持广安经开区以城兴业,打造奎阁中央公园、海棠溪公园、官盛大桥桥头公园。
支持枣山园区完善城市路网,提档升级小平大道、站前大道、枣彭路等城市干道,加快神龙山片区“三横五纵”道路骨架建设。
支持协兴园区发挥小平故居优势,以城兴游,推进景城一体,启动万春桥瀑布景区、萃屏山公园二期建设,建成天星湖景区,完成鸿锦“银杏”、协兴“玉兰”大道建设,打造宜游广安品牌。
协调推进辅城副城发展。
支持前锋区打造最美城市中央公园、最美城市脊梁、最美生态湿地,加快凉水井项目进程,建成打纸岩骑游道;
支持华蓥市推进“一湖两河”9大提质工程建设,完成“两河”生态治理及景观打造。
支持岳池县改善医教文卫设施条件,医院城东新院;
支持武胜县推进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启动全省水上运动基地和文化中心建设,打造“休闲江湾城”;
支持邻水县推进同心湿地、邻西夏城一期等项目建设。
4传承历史延续城市文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统筹历史文物保护和城市更新,突出广安“伟人故里、滨江之城、川东门户、红色旅游胜地”四张名片,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立法保障、分类保护、科学利用,配合做好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三年行动计划,
开展古树名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摸底调查,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古树古名木等保护规划,
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带动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人居环境改善。
5加快新一轮污水垃圾处理城市一角
结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市政管网,建设西溪河下游两岸截污干渠(管)复线,启动平安片区、中桥片区及西溪片区道路管网改造。
研究制定新一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
出台《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选取条件相对成熟的街道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以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和垃圾焚烧处理项目为重点,启动新一轮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设施建设,建成市餐厨垃圾处置中心、邻水县垃圾焚烧发电厂。
来源:广安市住建局广安思源房产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