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元宵啦
过了这么多年的元宵节
是啥来历你知道吗?
先让这几位重量级嘉宾来回答吧!
太上老君:天官生日大Party,就是上元节哟!
古代有三元: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这三元都是月圆之节,也就是阴历月之中的十五,并且都与道教有关。
多年前,汉武帝在正月上辛夜祭祀“太一”,被认为对元宵节的推广有重要贡献。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
过节嘛
最重要的是开心
在北方吃滚出来的元宵
在南方吃搓出来的汤圆
元宵节,是春节的压轴大戏,也是立春之后的第一个节日。
中国的节日中,元宵节起自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它亦称“上元节”,“上元”本是天官紫薇大帝生日,古语云“天官赐福”,这一天,也是祭神之日。天官喜乐,凡间也热闹。于是,元宵佳节携春风而来,兼容了亲情与爱情,是灯与火,光与影的呼应,是甜甜蜜蜜的口腹之欲和欢欢喜喜、俗世温暖的齐聚。
人们形象地把欢度元宵佳节,称作“闹元宵”,而入夜时分则是闹元宵的高潮。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小姐们也可以结伴游玩,看那花市灯如昼,也期待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赏灯始于东汉,兴于唐代,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处处张灯结彩,“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男女老少街上观灯,好一派人间盛世景象。
而在宜宾城中,人们则是包汤圆,吃豆腐丸子,酒足饭饱后便出门赏灯、猜谜,看那耍龙灯、烧铁水的队伍欢腾闹满城……若玩有余兴,更可以郊野采青,游百病,正如古人所云:“笙簧鼓乐,喝彩狂呼。斯时声音鼎沸、月色灯光,而人不觉为夜也。”
晚报记者张新
元宵·习俗
正月十五闹元宵
吃
汤
圆
中国人向来是吃货,每逢佳节,必有美食。在元宵佳节,首先要吃的是汤圆。
据说北方的“元宵”是滚出来,宜于油炸,但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的,煮水而出,软糯甜润。
宜宾人还爱吃水煮的咸汤圆,用芽菜和猪肉炒制为馅,咸香美味,又是一番滋味。
元宵节晚上,老宜宾人流行吃豆腐丸子。圆圆的豆腐丸子也意味着“团圆”“圆满”,蕴含阖家团圆、和谐吉祥的美意。
鸡年春节,各色新颖的灯品,妆点出缤纷五彩的宜宾之夜。
据宜宾广播电视大学教授凌受勋介绍,在过去,正月初五后,宜宾城中三十六商帮照往年惯例,在滇南馆、禹王宫、天后宫、南华宫、陕西馆、川主庙、大觉寺等各会馆、庙观门前竖立了灯杆,称之为“挂天灯”。挂灯三十六盏叫“全数灯”,灯九盏叫“九皇灯”,灯三盏叫“三官灯”。盐帮、竹木帮和船帮还在安阜锁江石上联合立起了全城最高的灯杆,高达二十多米,上设顶棚,顶棚两侧各吊下两条绳子,各系灯笼五十四盏,共计一百零八盏,意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个星宿。城中走马街、栈房街、纤藤街、外南街、大南街、东街、小北街等热闹街道上扎起了横跨街道的牌坊灯;各家商铺在门面上装饰了彩灯;城中住户也纷纷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鸟兽虫鱼瓜花款式的灯笼挂到街面上。到了元宵之夜,“天灯”、彩灯更是大放光彩,光耀全城,连天上的月华也相映失色。
看
彩
灯
舞
龙
灯
据凌受勋介绍,元宵节时,舞龙灯、狮灯、牛牛灯、车车灯以及鱼虾灯的队伍早在午后就集体出动,入夜更是夜游街市,更兼锣鼓喧天,引得观者如潮。城中大观楼,是看龙灯队最好的去处,人们还要烧铁水,向龙灯队伍扔鞭炮,霎时,铁花灿烂,光焰飞腾,一时间鞭炮声、焰火燃烧声,呼叫打闹声,响彻街市;烟花、烟雾、烟尘、纸屑和火药味弥漫夜空。
如今出于环境保护以及安全方面的考虑,此种盛况已再难现,但今年2月日,翠屏区将在合江门广场举行第十三届迎春舞龙大赛,届时将有翠屏区3个乡镇的队伍展示龙腾虎跃的好身手,也为新春增加一份喜气。
除了赏灯、看耍龙等外,宜宾人的元宵节还有“游百病”和“采青”之乐。
晚餐之后,宜宾人爱三五成群,结队游走,以示祛除百病,祈祷来年身体健康,古称为“游百病”,在此期间,也有人去亲友家菜地偷摘一些青菜回家,又称“偷青”。
一般来说,人们喜欢摘青菜萝卜或青葱蒜苗等鲜嫩蔬菜,意味着新的一年清清白白,做事顺意。只要不贪心,不糟蹋菜地,被偷的主人不会生气,因为别人偷自己的菜,说明自己的菜种得好,菜被偷走也是福气。每年元宵节,媒体都会提醒市民,“文明采青”,在保留传统风俗与趣味的同时,更注重素质与文明礼仪。
游
百
病
晚报记者张新
元宵·赏谜
元宵节灯谜有多美
□徐敏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节,赏灯猜谜,自古以来就是民间最热闹和喜庆的节日之一,花炮轰雷,灯光泛采,箫鼓声喧,各色花灯装点着佳节,灯上贴的各色灯谜引来关灯者争相猜测。
描写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武林旧事》一书,这样记载了元宵节热闹的灯谜活动: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一钩新月挂西楼”,聊聊七个字,勾勒出一幅弯月高楼夜深沉的静寂场景,其实这是一则谜面。南唐李煜《相见欢》词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句,制谜者拟诗为面,从李词之意境中化用而来,谜底是“禾”字。这则谜面十分精巧,“一钩新月”,以形状之相似点而扣“丿”,因新月如“眉”,可见想象新颖;“西楼”,以字体结构之方位扣“木”,为“木”在“楼”西,乃是指形清楚。谜面中的“挂”字,关联生动,使“丿”之起落,意与景会;着此一字,得题外传神之妙。这则灯谜风格淡雅,韵致动人,比拟贴切,形象生新,熔诗情、画意、谜趣于一炉,堪称佳作。
把灯谜的文字游戏玩到极致,是文人雅士的爱好,也是乐趣。一年元宵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好朋友王吉普来访,席间,王安石说:“今天是元宵节,我出一谜助助兴——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普想了想,没有说出谜底,却对王安石说:“这样吧,我也出一谜助助兴。”说着,吟出一谜:“东海有条鱼,无头亦无尾,去掉脊梁骨,便是你的谜!”以谜猜谜,真是新鲜!王安石想了片刻,不禁微微地笑了。原来,俩人所出灯谜的谜底均是同一个字:“日”。
喜欢写诗的乾隆皇帝也是制谜高手。有一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赴宴者达多人,其中一老叟4岁。乾隆与纪昀出联相贺曰: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副数字谜联,谜底是4,对得堪称千古绝妙。
宜宾各地热热闹闹庆元宵
珙县——唢呐、龙灯、芦笙、花船、高跷……
2月8日、9日,珙县僰文化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以“珙县春来早·风正好扬帆”为主题的年珙县元宵系列活动在此热闹举办。
珙县文艺大比武、珙州文化“大赶场”、“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晚会等系列文化活动轮番上演,给全县人民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本次系列文化活动展示了珙县文化名县建设成果和群众文化理事会机制建设的初步成效,通过组织文艺团体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元宵系列文化活动,激发全县人民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共同推进珙县新一轮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激情与信心。
来自全县各文艺协会、民间演艺团体以及各镇乡农民文化理事会带来的舞蹈、器乐、曲艺等文艺作品,结合“专业文艺团体展示”和“乡镇群众文艺展示”中质量较高的优秀文艺节目,串排组成元宵文艺晚会,为珙县群众献上一台喜庆热烈、形式多样的文化盛宴。
此外,珙县7个乡镇还以地方文化为题材,通过演示特色产品的制作过程、成品陈列展览和交易、现场免费体验等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购买。
年珙县元宵系列活动由珙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和文广局承办。
晚报记者刘长宾文/图
兴文——8日,兴文县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年“龙腾狮跃闹新春”擂台赛火热举行,来自全县5个乡镇的代表队上场“比武”。
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古宋镇和莲花镇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为迎接擂台赛,各乡镇代表队都作了精心准备。麒麟苗族乡融入牛儿灯表演,乡土气息浓厚;玉屏镇融入焰火元素和中国功夫,呈现传统文化底蕴;僰王山镇将《西游记》人物融入舞龙表演中,诙谐的场景勾起经典记忆;石海镇双龙齐舞,难度指数颇高;仙峰苗族乡代表队在舞龙过程中,以苗族舞蹈结合芦笙、鼓等乐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高潮不断,为群众献上了一道精彩绝伦的文化大餐。
据了解,舞龙队成员中,有的是去年脱贫的群众。大家表示,如今过上了好日子,来参加舞龙比赛,更加丰富了精神生活,感觉开心得很。
比赛前,各参赛队伍从石海广场出发,沿着县城主街道进行龙狮巡游,祥龙一路翻腾起舞、雄狮翻滚跳跃,牛儿灯、抖空竹、吹芦笙,以及苗族服装展示等穿插其中,吸引广大市民涌上街头观赏,一路跟随拍照留影,全城充满欢乐祥和的浓浓年味。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重庆铜梁嘉宾带来荷花龙、竞技龙表演。他们制作精美的祥龙,以娴熟的动作,把祥龙腾、挪、穿、跃的动作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兴文县舞龙队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交流的机会。
申勇梁俊晚报记者江华文/图
城区——
元宵节来了。
记者9日在宜宾城区南岸一大型超市看到,商家为了吸引市民选购汤圆,在售卖汤圆的柜台附近贴满了灯谜。市民撕下灯谜字条,联系工作人员答题,如果答对,就可获得相应的礼品。
超市工作人员表示,此活动一是为了促销,二是为了弘扬闹元宵的传统。
晚报记者叶昌荣摄
江安——
从正月初三至大年十五,江安县连续举办了3场庆新春闹元宵文体表演活动,为全县人民奉献了喜庆和欢乐。
本次活动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主办,城区3个基层老体协承办。从初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由一个协会在竹都广场、淯江广场表演一场文体节目,近千名中老年演员参加了表演。
老体协的大爷大妈们热情奉献、倾情展示,文体节目包括舞蹈、小品、戏剧、表演唱、武术、龙灯、花船、声乐、器乐等,形式多样,精彩纷呈,近两万人次的市民观看了演出。
张志善文/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