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无根藤 > 无根藤药用 > 正文 > 正文

陈才生故乡的河渠朗诵申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6/26 14:22:15
宁夏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20156.html

总第期

陈才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故乡有河,也有渠。

河如带,渠如藤,它们是故乡的魂。

村南有桥,名愚公桥,桥下之水,叫母猪河。那是故乡唯一能称得上河流的河。桥南不远,有座石坝,长百余步,高六七丈,锁住了旧河道的咽喉,逼水流钻入桥洞,贴着东山根北去,进入一条蜿蜒的峡谷,汇入洹水。坝外的长河故道,便成了沃野良田,有了村舍民宅。

每到雨季,水从南来,沿着宽广的河谷,经过六七个村庄,汇集了周围山壑的流量,波涛汹涌,浩浩荡荡。此时,坝内成水库,河面长数里,一望无际,深不见底,人称“死汉瓮”,可见其凶险。看滔滔洪水拍打着峭壁,涌向山脚的豁口,从桥洞奔腾而过,轰隆隆声传数里,惊心动魄,蔚为壮观。

夏天,这里是村人的戏水之地。但是像我这等不识水性的孩子,只能三五成群地在浅滩摸爬,坝基的深水区断然不敢靠近。看着比自己年长的大孩子们在水里钻来钻去,只有眼巴巴羡慕的份了。但见他们赤条条地攀上坝顶,身上涂满黄泥,头发抿得光光的,踩着坝墙边棱,双手缓缓上举,合拢后,长吸口气,脚尖用力一弹,嗖的一下腾入空中,轻盈而快捷,像条鱼,像颗子弹,像只燕子,像个影子,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然后头朝下,笔直地插入水中,噗的一声,水波不惊,很久很久,在远方的水草中冒出头来,喷口水,抹把脸,得意地回望着,神气极了。于是我按捺不住,选个低岸,也要跳水,但不得要领,只能像抛树桩一样蹦下去,啪的一声,砸出一片浪花,肚皮像被猛击一掌,拍得生疼。更悲催的是,水下有礁石,只觉得右脚一阵剧痛,随之失去知觉。等拖着伤腿逃至岸上,脚背血肉模糊,出现个半寸长的口子。不用说,此后的十多天,得老老实实呆在家里,连浅滩也不能靠近了。

出于好奇,也曾试探着朝坝基处靠近。那时的游泳,谈不上什么姿式,就是瞎扑腾,俗话叫狗刨。头露在水面上,两手用力前扑,双脚蹬击水面,溅起数米高的浪花,貌似阵势强大,实则既费力又缓慢,进一步退半步,好不容易靠近坝墙,已是呼哧呼哧直喘,上气不接下气。深水区与浅水区就是不同,不仅水色暗绿,而且冷气森森,令人心悸。想站稳脚跟歇口气,哪知一踩再踩竟无着落,水浪袭来,咕嘟一声沉下去,鼻子进了水,呛得嗓子发紧,一阵咳嗽,气冲脑门,眼冒金星。顿时慌了,伸手抓坝墙,哪知墙滑如油,几次抓脱,几次沉下,灌了满肚水,只觉得筋疲力尽,摇摇欲坠,心想着完了完了,徒劳地拍击着水面,幸好这场面被人及时发现,将我连推带拉,拖回岸上。此时,躺在滚热发烫的岸上,望着周围晃动的人影,头顶火辣辣的太阳,那种有气无力半死不活的感觉,像从死亡线上逃出来一般。

我对故乡河流的认识,就是从这些切身体验开始的。

母猪河是一条季节河,也是一条天然的大渠,源自二十里外的白云山,雨季水大,旱季水小,但很少断流。沿岸土地,无论种菜种粮,由于它的庇佑,处处是优质的水田。村南村东临河的几个生产队自然是近水楼台,受益最多。记得东河岸的菜田,一片碧绿。有鲜嫩水灵弯曲如弓的北瓜,有紫得发亮脑袋般大小的茄子,还有青葱的韭菜、菠菜、萝卜、君达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菜农在畦垅里忙碌。收摘时,看着那大筐小篓搬运蔬菜的人流,听着那无忧无虑欢快的笑声,不由你不眼气。

村西村北的生产队,因地势高峻,就没这般运气,但他们有水渠。听长辈说,渠建于六十年代。当时,大搞农田建设,各村都有大大小小的引水工程。渠的上端在西边的梨园村,分两个方向引来,一是东绕西寨,一是北绕西沟,每条都有十多里长。水是红旗渠水,来自数百里外的山西。当时,正是它长藤结瓜大显身手的时候。民歌中唱道:“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的确如此。

每到冬末春初,小麦灌浆时,队长会派几个社员到上游引水,查看沿途渠道是否畅通。看渠人背着铁锨,提着马灯,因为要在渠上过夜,多数都穿着棉大衣。约有一天光景,那水就会穿山越岭,环梁越谷,流到田间地头。于是,干裂的土地吸吮着久违的流水,贪婪得像嘬奶的孩子,满面涨红。枯黄的麦垄,水汪汪一片,像额头浸出的汗珠,泛着亮光。沿途的旱井也借机灌得满满当当。有了这些井水,到四五月间插秧点种时,再遇旱情,就什么也不怕了。

村东有个圆型水塘,是个饮水池。周长数百步,深达六七丈,平日里清明如镜,波光粼粼。还记得渠水注入大池的情景。当时,水从西寨渠来,沿着坡道流入村街,经过各家门口,像是一条欢快的小河。水流淹没了路面,行者涉水而过。待至村东的塘边,从一道石岸跌落,形成一挂五六米高的瀑布,飞珠溅玉,哗哗声喧。即将见底的池塘眼看着水位上涨,有成群的鱼在水中腾跃,像在进行跳高比赛,争先恐后,此起彼落,引得岸上一片欢呼。

因为有渠,村里出现个大工程——翻水洞。它建于七十年代初,当时我正上小学。村民们苦干两年,挖沟、运石、砌墙、抬管,将一米多粗三四米长的水泥管道一根根对接起来,南起西寨,北到北坡,形成一条两千多米长的地下水道,利用虹吸原理,将渠水压过去,使村北数百亩山地变成了水浇田。因为当时的农业有句口号,叫粮食产量要“跨黄河,过长江”,故水道的全名就叫“过江翻水洞”。这项工程成为当地的重大成就,还上了报纸。通水典礼时,区里省里的许多领导都来了,大汽车小吉普在公路上排起长队,一眼望不到尽头。两山之间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看着那清澈的水流从西寨渠进入管道,从北坡汩汩而出,流淌在干裂的土地上,许多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掬水而叹。千百年来,北坡的庄稼都是靠天生长,能有这一天,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记得当初还有快板:“过江洞,长两千,摇头摆尾跨两山,千年高坡荒旱地,如今变成水浇田。……”

自从有了翻水洞,西寨入水口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夏天,一个个脱得净光,跳进数十米长的滤水道,俯仰翻滚,顺水漂流,扑扑通通,兴致勃勃,有的甚至钻到滤水仓里去玩。那是个石砌的深达四五米的方形建筑,一间屋子大小,外观像碉堡,内部像水箱,预制板覆顶,边角留有入口。为安全起见,入口处用水泥盖堵着,不准随便打开。但对孩子们来说,好奇者无畏,我就多次钻进去过。先是双手抓住盖上的钢筋耳朵,骑马蹲裆式用力拔起,马上能听到轰隆隆的水声从脚下幽暗的孔洞传出,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令人感到既惊奇又神秘。探头看,湿漉漉的墙上嵌着钢筋制作的U型梯,吸引着你将腿伸下去,蹬住梯子,小心挪移。每下一级,换一次手,大约七八级,抵达仓底。此时激流已漫过大腿,只听水声喧哗,沸反盈天,吵得耳朵都要聋了。能感觉到有凉气从四周袭来,令人不寒而栗。借着入口光亮,可见一股巨流自天而降,如泼如注。仓底的漩涡像开锅一般,喧腾着,翻滚着,汹涌的浪涛如狂蛇般钻入管道,发出唰唰唰的回响,令人惊悚不已。想着万一不小心掉进管内,必定如入万丈深渊,自己的尸体恐怕只有到北坡去找了。于是倒吸口凉气,心跳如鼓,战战兢兢地退至仓角,抓住墙梯,仓皇而出。

生产队时,西寨是大队林坡,禁止放牧和私人采摘。林区的下限就是山腰的水渠。渠上坡地,因人迹罕至,草木疯长,密密层层,郁郁苍苍,像是罩着一块巨大的厚厚的绒毯。当时年少,叛逆性强,似乎专拣那禁区去闯。常常和几个伙伴潜至渠岸,看周围无人,选个窄处,奋力跳过,上去偷桃摘杏。虽然那桃子还涩,杏子还酸,但这是在禁坡,能吃到嘴里就是本事。护坡的是本家二爷,守在寨顶。他平时少言寡语,脾气暴躁,发现有人越界,会突然大吼一声:“小鳖羔子!”随之有石块飞来,只听得噼噼啪啪一阵乱响,如下冰雹一般,吓得几个人屁滚尿流,慌不择路,也不管那渠道有多深多宽,咬咬牙,纵身跃过,蹾得一瘸一拐,狼狈逃蹿。

二爷六十多岁,是当年的修渠人,因年纪大做了护林员。春节时磕头拜年,他笑嘻嘻地迎接,胡子乐得直颤。但我有种感觉,他一定知道那经常潜入禁坡的捣蛋鬼中有我,只是不说罢了。所以,接受他老人家馈赠的花生时,总免不了心虚,怯怯地伸出手去,脸上火辣辣的,大气都不敢出。

在我的记忆中,翻水洞使用了不到十年,由于水源地区的干旱和污染,渠水引不过来,就废了。在村里上高中时,常到寨上读书,但见渠道壅塞,渠岸坍塌,渠墙被撬得七零八落,那狭长的滤水道,碉堡似的滤水仓,埋在地下的长龙,成了一具或隐或显的僵尸。而西沟北坡的土地,可耕种者越来越少,原因很简单,水没了,灌溉难。千百年后,当人们挖出那段连接在一起的巨型管道时,不知是否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一幅多么壮丽的人工画卷。

至于那条河,那条滋润了一方土地的母亲河,早在数十年前就没了踪影。昔日的滩涂还在,石桥还在,高坝还在,但干裂的河床卵石密布,蒿棘丛生,已成为牛羊出没的场地。那座烟波浩渺的水库,那方有鱼儿跳跃的石塘,那一片碧绿的菜田,以及那一张张洋溢着欢乐的笑脸,像惊鸿一瞥,稍纵即逝,已化作一抹美好而遥远的记忆。

作者简介

陈才生,林州人,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女性作者写作的奥秘》《李敖这个人》《李敖思想研究》《李敖评传》《才女之路》《用生命种诗的人——王学忠评传》《地摊上的诗行——王学忠诗歌研究》《红粉三千,我只爱一点点——李敖情爱纪》《我的江湖越来越小——李敖师友纪》等。

朗诵者简介

申一翁(申勇)

河南大河网络诵读会副会长

安阳市文峰区朗诵家协会主席

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导演(-)

中国网络电视台抗疫晚会朗读嘉宾()

河南广播电视台《郑在读诗》朗读嘉宾()

RECOMMEND推荐阅读

1、陈才生

我的奇遇

2、陈才生

五月——林虑山纪事之八

3、陈才生

父亲朗诵:金笛

4、陈才生

蚕说—林虑山纪事

5、陈才生

黄华石刻记

6、陈才生

凤鸣高岗曲沟流响

7、陈才生

果园记

8、陈才生

小西天记朗诵:申勇

9、陈才生

桃花雅居小记

10、陈才生

鋆堂记书法:刘颜涛

11、陈才生

秋游韩家洼记

12、陈才生

快乐的郭青萍先生

13、陈才生

打工二记

14、陈才生

陈家坡

15、陈才生

志出云霄迹在尘

16、陈才生

大疫中的写作变革

17、陈才生

钢铁——林虑山纪事

18、陈才生

山西的大爷

19、陈才生

太行大峡谷苍溪美术馆记

20、陈才生

彰德文化街记

21、陈才生

酒的记忆

22、陈才生

彰德小驿记

23、陈才生

林虑山中的快板王

24、陈才生

村学记

25、陈才生

与乐贤兄对酒朗诵:申勇

26、陈才生

常万能轶事

27、陈才生

林虑山房藏石记

28、陈才生

山中匪事

29、陈才生

古城逸事(小说)朗诵:张诚

主编:风雨薇、绿柳julichuanmei

yeah.net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gentenga.com/wgtyy/733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无根藤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