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引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最富有朝气和创新力的群体,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和培养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双桥卉原中学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对青年教师给予充分的信任,并通过各种举措,全力扶持青年教师在各自岗位上快速成长,以期早日成为学校栋梁。
本期分享的是语文组三位年轻硕士研究生的成长故事,在教与学相伴的日子里,她们付出了耕耘的艰辛,也体味到了奋斗的甘甜。
成长故事
车春红
PROFILE
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高一28班副班主任,语文教师。
本科期间:曾被评为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研究生期间:曾连续两年获得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担任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出国留学基地研究生助管工作,研究生实习期间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外国留学生商务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汉语等课程。
向上滑动阅览
从卉原开始,踏上人生从教路
年6月,我结束了近20年的学生生涯,来到卉原这片沃土,开始了我的从教之路。这是人生的一次转变,由学生转变成教师,由稚嫩走向成熟,肩上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加。一时间,我还有些迷茫与困惑:我该如何教好语文,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幸好学校为我们新教师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学习机会,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前辈们给予我们指导,这让我收获良多。
转眼工作已有月余,我仔细地观察着新同事们和老教师们的工作状态,心中的那份迷茫也在烟消云散。在紧锣密鼓的工作中我看到了卉原中学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们的那份严肃认真、爱生如子的精神。看到了新同事们那份积极投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工作热情和严谨态度。
经验丰富的老师博学多识,总能高屋建瓴地在知识上、教学上给予我们指导。还记得培训时老教师曾告诉我们,语文的学习,重在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人,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平时多下功夫,认真备课,要做到能背、能读、能说、能写。其次,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语言要干脆凝练。第三,上课要有热情,有亲和力,一点微笑甚至一个眼神的交流都能让我们与学生更亲近一些。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年轻教师的我要向各位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多看书,多动笔,夯实基础,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要有自己的个性,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是平庸的。文科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学习,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思维方法、解读技巧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教学要具有启发性,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摸索,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不可让教学平庸化。
我知道,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做一名优秀的卉原教师更加不易。因为我们的肩上不仅仅担负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还有众多卉原学子的期望与前途以及学校的辉煌与荣耀。虽然工作节奏很快,但是随之反馈给自身的是那份用汗水和时间堆积起来的巨大进步,我也更加坚定干好这份工作的决心。春风化雨无声润,桃李芬芳竞斗妍,品牌淬炼汗水浸,业界领军绩斐然。雄厚的办学资金,丰硕的教学成果和经验,怡人清新的教学环境,是卉原这片沃土所给予我的,在这里我要感谢卉原中学能够在众多报名者中给予我一个学习升华深造自身的机会。
法国教育家雨果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最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最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又谦逊的。”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开始了我们漫长而又艰巨的“育人之旅”。很荣幸我成为卉原人,在这里我踏上了人生从教之路。
春风化雨无声润
桃李芬芳竞斗妍
闫萌
PROFILE
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26班副班主任,语文教师。
在校期间学习语文基础与前沿专题、国学概要、教育测量与评价、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语文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语文教育史、中学语文教材分析、班级管理等专业课程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在求学的过程中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我,超越自我,为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向上滑动阅览
备为功,听为径
丘吉尔说过“人们塑造组织,而组织成型后就换为组织塑造我们了”。我要感谢卉原这个大家庭,带动着螺丝钉一样的我前行。今年六月,刚离开大学的校园,转身就走进了卉原的大门。新的环境,新的同事,新的起点,一切都是新的。和高一的新生一样,我惊喜又惶恐。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老师,环境的转换,身份的转变,我浑身是劲又倍感压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话也适用于教师的成长。作为年轻的我们,就象小树,要成才,要实现华丽的转身,就必须深扎根,高仰望。“深扎根”就是要扎实专业技能,站稳三尺讲台。“高仰望”就是既要拥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思想境界,又要拥有专业成长的科学规划,更要拥有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力量。
而卉原给了我扎根的土壤,给了我仰望的星空,也给了我奋斗的干劲。五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收获颇多。在卉原,我行走着、反思着、总结着、收获着、快乐着。
一、以“勤”为主线---备课。课堂是学生求知和成长的场所,能不能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关键在老师,在课堂。想要学生人生精彩,先要学生课堂精彩,想要课堂精彩,先要备课精细。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卉原语文组自始至终做到一个“勤”字。时时刻刻开展教研活动,随时随地展开讨论。语文组特别鼓励青年教师表达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想法和疑惑,在讨论中寻求灵感和思想的碰撞,制作认可度高、质量上乘的导学案。我深切体会到,这真是功在课前,效在课中,勤在课外,研在课后,多备课,敢少讲,多精讲。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充分利用卉原的教学资源优势,精心雕琢每一节课,上课前有意进行多次备课、超前备课,然后在集体备课时多听、多记、多汲取知识,根据集体备课的重点难点对自己的课堂设计进行二次加工。充分的准备,集体的讨论,让我们走上讲台,面对学生时更加自信,也因此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信赖,为我们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教学基础。
二、以“听”为捷径----听课。青年教师应该有两把尺子伴随自己的人生,一把尺子专门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专门量自己的不足。听课是一个知不足然后改之的捷径。三尺讲台是每位老师知识与魅力展现的地方,卉原中学举办师徒“一带一”和听“推门课”的活动,让青年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学习观察老教师的课堂设计,知识教授,课堂管理,讲课的风采。我们青年教师在对比中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检视自己的缺陷,然后加以修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熟与进步,一招一式地完成自身完善与提升,让自己尽快加入到卉原中学骨干教师队伍。
三、以“初心”为誓言----前行。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是热爱。因为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三尺讲台,纳万千知识于一方,一颗初心,见多少真心与奉献。只因卉原老师心中有学生,才能左手端着书本,右手托起明天的太阳。语文组的每一位老师没有把教书育人当做生存手段,而是当作伟大的事业乐在其中,即便身有重病,亦不忘自己的教育理想,不忘当初立下的誓言,奋斗在一线,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愿意殚精竭虑,皓首穷经,为求一字稳耐得一宵寒。我愿意像卉原的前辈老师那样,用理想情怀,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成就教育人生,让生命之花绽放在卉原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徐晓敏
PROFILE
徐晓敏,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高一9班、高一23班语文教师。本科期间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甲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等荣誉,研究生期间曾获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在教学中坚信“教学相长”,希望可以与学生同进退、共荣辱,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
向上滑动阅览
点燃教育的花火
如果从六月实习开始算起,我来到卉原中学已经5个多月了。期间,我的身份发生了本质性转变,从一名学生变为了一名教师。面对新的身份我心中充满了期待,期待以新的角色迎接新的面孔,期待我与学生之间可以点燃灿烂的花火。
一、点燃花火需要勇创新。前两个月的实习培训让我对卉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卉原中学可以取得那么骄人的成绩。独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1+1”“”高效课堂模式把课堂彻底还给了学生,这种模式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优。首先学生要在课前完成导学案,上课以学生展示点评为主,老师点评指导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让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学习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成绩,而且还提高了素质,提高了能力,终生受益。实习期间,学校系统地培训青年教师如何上好“1+1”“”高效课堂模式。我们每天制作导学案、磨课、讲课、评课,每天忙碌着却又快乐着。我相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一定可以创造更多的奇迹。
二、点燃花火需要甘奉献。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默默奉献。不能做为世界带来光明的太阳,不如做一根蜡烛,带给学生希望;不能成为巍峨雄伟的山峰,不如做一捧沙土,为学生铺设通往成功的小路;不能成为拥抱百川的海洋,不如做一条小溪,滋润学生的心田。我深深地明白,生命在于奋斗,教育在于奉献。对我而言,“奉献”在于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教育事业中。每晚都会被门卫大爷提醒:“姑娘,该下班了,不能太累了。”每每听到这样一句关心的话语,仿佛可以给一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这句话在提醒我,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过去了。晚上11点回宿舍是一种常态,我经常和同事调侃如果能在办公室放一张床就好了,那样就不用担心被宿管锁在门外了。来到卉原,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累并充实着。每次和加班奉献的同事一起伴着繁星回宿舍,一路上聊一聊今天的趣事,畅想一下美好的明天,觉得格外的开心。心里为能有这样一群可以同甘苦的“战友”而感到幸福。
三、点燃花火需要善理解。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善于理解学生。老师应该用爱去感化学生,与学生做可以交心的朋友,让学生彻底地信任自己,踏踏实实地跟着自己学习。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慢慢走近学生,从小细节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gentenga.com/wgtcd/5548.html